得了类风湿我也吃药了,可为什么还是关节痛?

发布时间:2020-02-28


如果要问你,类风湿关节炎什么最让你烦恼?


相信很多患者都会回答是无休止的关节痛


的确,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实很多患者并不畏惧单纯的关节疼痛,他们只是恐惧疼痛的无休止状态。



很多病友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吃药治疗了,可为什么还是一直关节痛?,是不是吃的药不对,需要换药,还是药劲儿不够,需要加量?”。


这个问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十分常见,也是令十分困扰。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患者已经吃药治疗了,为什么还会有关节疼痛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以下可能的原因。


原因一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特点导致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到第一次出现关节肿痛可能间隔数十年,而到出现多个关节持续性肿痛又有数年的间隔,因此其所造成的关节炎症是一种逐渐加重、慢慢累积的过程。


发病初期,关节炎症程度轻微,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感,但随时时间延长,关节炎症加重,患者才会逐渐有关节肿痛的感觉,但此时炎症已经累积到达一定的高度,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


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此时才去就诊,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开始治疗。



面对已经较重的关节炎症水平,普通药物治疗力量有限,自然难以在短期内降低炎症水平,减轻关节肿痛。


此时必须使用激素、生物制剂等治疗力量较强的药物,才能迅速控制症状。


已获批的生物制剂都有哪些?


指南指出,在过去的20 年里,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RA 治疗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尤其对于传统 DMARDs 疗效欠佳的患者。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依那西普、赛托珠单抗等;


IL-1受体抑制剂:阿那白滞素;


IL-6受体抑制剂:托珠单抗;


托珠单抗,商品名:雅美罗,是罗氏旗下的一款重磅抗炎药,全球首个针对IL-6受体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治疗IL-6升高的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


细胞毒T细胞淋巴相关抗原4:阿巴西普;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在甲氨蝶呤治疗应答不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评估 LZM008 注射液和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 III 期临床试验。”(CDE登记号: CTR20191204)


项目名称:LZM008治疗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药物名称或方案:LZM008(类似托珠单抗)

适合对象:甲氨蝶呤治疗应答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点击即可报名



原因二

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时间较长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胺等都是传统的慢作用抗风湿药,若无禁忌,类风湿关节患者必须使用。


为什么称之为“慢作用”抗风湿药,是因为这类药物可以从整体上控制病情发展,防治关节变形,但没有消炎止痛药那种服用后即可减轻关节疼痛的作用,而一般需3个月后方能起效。


虽然风湿科医生在用药前会反复强调慢作用抗风湿药的这一特点,但患者仍不能理解,依旧把它们当成消炎止痛药,以迅速减轻关节疼痛的标准要求它们,但在服用过程中却发现关节疼痛毫无变化,经常自行停药。


此时患者往往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可以迅速减轻关节炎症的药物,一直到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


原因三

患者以为关节不疼了就是治好了,可以停药


不少患者将关节疼痛消失作为类风湿关节好了的标准,经常自行停药,尽管风湿科医生常常叮嘱,即使关节疼痛消失后也要继续服药,但这些患者依旧不以为然,结果停药不久便出现关节肿痛反复,需要再次用药。


但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炎症是一种逐渐加重、慢慢累积的过程,在患者频繁停药又开始重新用药过程中会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此时即使使用相同的药物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原因四

患者不遵医嘱,过度担忧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治疗药物的特殊性,对于服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患者,风湿科医生往往会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迅速缓解关节症状,但很多患者都不遵医嘱,过度担忧药物的不良反应,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


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确实存在不良反应,但医生在使用时会充分考虑患者使用时的获益与风险,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将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由此可见,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吃药治疗后依旧关节痛的原因较多,与病情及治疗药物的特殊性相关,也与患者未能遵医嘱用药有关,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向风湿科医生寻求帮助寻找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