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临床招募科普:体检发现血脂高该怎么办?热点话题!
血脂是血液里中性脂肪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是身体的正常代谢必需物质,过高浓度的血脂可能会对血管壁产生危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就是血脂高的危害。
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其中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13.1%;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那么很多朋友会问,体检时血脂检查结果无升高箭头是不是就不危险了?
通常来说,总胆固醇的正常值在6.19mmol/L以下。
但数据显示:当总胆固醇5.18~6.19mmol/L时,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50% 。因此,当化验值接近正常值高限时就要引起警惕了。
另外,化验单上的正常值是针对正常人而言。如果是老年人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他们开始血脂治疗的指标比正常值的高限要低,要特别引起注意。
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大于1.8mmol/L,就要开始治疗了。
血脂高 冠心病风险高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胆固醇是类似油脂的物质,血液中的胆固醇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LDL-C)时,会穿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沉积下来,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会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动脉阻塞,引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坏胆固醇”。
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引起冠心病和缺血性脑中风。
研究显示,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引发冠心病就越多、越早。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
一项长达15年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明确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位列榜首。
听说降脂疫苗治疗效果很棒?
降脂疫苗是一种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已经发生高脂血症的患者,不适用于正常人。
降脂疫苗的作用机理是:疫苗被注入体内,能结合PCSK9并抑制循环血中的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从而阻止PCSK9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大量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据一项纳入2.7万患者的心血管研究结果显示,降脂疫苗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9%的水平,使得心血管病疾病风险降低15%,脑卒中风险发生概率降低21%,心梗发生几率降低27%。
市面上常见的2种高血脂疫苗,属于单克隆抗体类别,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抑制效果有限,仅仅接种一针,是起不到控制血脂,稳定病情的效果的。
一般来说,接种一针可以持续稳定血脂6个月左右,换算下来一年接种2到3针即可。相比于吃药来说,可以说是方便了很多。
但另一方面,虽然高血脂疫苗一年接种两到三次,可以摆脱高血脂,告别吃药的习惯,但是就高血脂疫苗本身而言,实际应用层面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有需求的患者仍然要了解以后,再做是否接种的决定。
高血脂疫苗有哪些不得不面对的弊端?
1)目前价格稍显昂贵
目前的高血脂疫苗,其本质属于PCSK9抑制剂,但是PCSK9抑制剂在研发过程中,因为涉及单克隆技术,因此成本很高,疫苗的价格自然也会受到成本的影响。
2)注射存在一定副作用
高血脂疫苗作为注射药物的一种,副作用也是存在的,一部分患者在接种以后,会出现局部的酸痛和轻微肌肉溶解现象。但这些副作用多属于自限性反应,并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多伤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疫苗成分过敏,以及孕期高血脂之类的特殊人群,疫苗的使用仍然需要谨慎。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高血脂疫苗对于未来高血脂的研究和攻克,能够起到不小的突破,但这并不能代表患者在接种疫苗以后,就不需要人为对血脂进行控制,在日常生活进行调整同样很有必要。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知识分享,不做任何指导参考作用,详情请咨询专业的医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